找到相关内容1307篇,用时3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神通不是道

    生脱死,遑论成佛!  很多人对“禅定”存在误解,总以为禅定功夫精深的人就是修行好之人,或赞叹之,或心向往之。殊不知,禅定若无般若波罗蜜摄持,即成外道有漏之法,不能解脱生死轮回。所谓“八定”即是色界和...于行住坐卧中见修一如,究竟通彻,方与佛无别。反之,若一味执着坐,息心断念,观空人定,即属造作,与道相乖,所谓“有定而无慧,无异蛙蛰伏”。若认取清净以为究竟,自言悟道,更是自误误人,贻笑大方,此正是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4462947.html
  • 惠能南宗禅学思想辨义与新探

    发展起来的,它重视宗教实践,但有别于早期禅者山居林处、摄心人定的苦修苦行,也反对呼吸数息、八定等繁琐的禅法与修持形式。它强调心的解脱,但并不对人的心理活动与精神现象作繁琐的理论分析,也反对对心体、心性...新风,不仅对推动佛教的中国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,而且影响中国思想史达上千年之久。然而,对于惠能为代表的禅宗南宗的学思想,至今学术界在许多基本问题上看法甚异。本文拟以敦煌本《坛经》为主,参考其它各本《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4363734.html
  • 八识规矩颂释(別本)

    五识中眼耳身三,初二地居。初二地,谓欲界五趣杂居地、初禅离生喜乐地。此眼耳身,各指识言,非谓三根,以五根通故。此眼等识,何唯二地居耶?五识自性不定,二以上定境转胜,无寻无伺,不缘外境,是故三识并...以八显识,带数释名。规矩喻法,法谓轨持。(轨生物解,持任自性。)以此诸颂,能持多义,轨物生解云。  通释第二   将欲通诠全颂,先为总释要旨,约分为八。一名义,二体性,三量境,助伴,五依缘,六作业,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0863819.html
  • 般若与禅观

    ,则斯累豁矣。夫崇本可以息末者,盖此之谓也。”道安就是以这种思想来贯通小乘学的,因此,他在解释安般禅法时,把“安般寄息以成守,禅寓骸以成定”最后归结为&...,现存的《禅法要解》二卷,叙述了无量心、空处定、四谛、五神通等小乘禅法,但同时其中也包括了“观诸法实相”等大乘禅法的思想。而《首楞严三昧经》则本身就是一部大乘禅经,经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0863860.html
  • 禅话

    之易,补之难,的确是最佳方便。马鸣菩萨造《大乘起信论》,却於篇末特别介绍念佛法门,其用意即在於此。  禅功种类,有世间、出世间、出世间上上之别,前段已略言之。如空定、无量心、十六特...禅话  方伦  为梵语「那」之简称,旧译为思维修,新译为静虑,乃指湛寂而非无知之心念而言。缘一切众生,上自人类,下至虫蚁,自无始以来,其心体不是念念相续//水无止息,即是睡眠闷绝、昏然无知。此两...

    方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4763883.html
  • 从古印度佛教与耆那教之苦行观论圣俗关系之演进(下)

    所说,一旦摆脱了肉体的束缚就能够加速达到最高的境界。结果他是失望的,眼看自己瘦骨嶙峋,不成人样,乃至起身便溺都很困难,但仍未达到解脱的境界,继而忆及幼年时曾在树下入定游于的情况,便依此修行,自忖解脱的关键不在于去除色身的束缚,极端的苦行也不能加速解脱,反而只是徒然折磨躯体:  何者是无上之道?所谓向法是也——圣贤戒律、圣贤三昧、圣贤智慧、圣贤解脱。……不可以此  赢劣之体,求于上尊之道:多少...

    心毓、心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0964093.html
  • 禅诗与

    ,有必要简单分析一下的真正含义。禅宗之前,一般所说的“”主要是指以八定为主要内容的禅定,这也是大乘六度(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)之一。什么是禅宗之呢?六祖在《坛经》中说:“内见...禅诗与  秦团结 (2006年总第24期)第226页  内容提要:诗与的关系,前人论述颇多,但多数是说明两者的共同之处,至于区别,很少有人论及。这很容易让人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理解,既误解了诗,...

    秦团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5364138.html
  • 佛家的缘起终极观与龙树的中观

    导致涅槃的解脱吗?通过八正道(包括正定或“”)达到的“涅槃”,难道只是一个“一切皆无而不有”的境界吗?如果那样的话,去追求(具有)一个一切皆无而不有的境界是否自相矛盾呢?或者,简言之,“一切皆无而不...是无常无我的。一切有部将这类法分为六十七种,又将这些法之间相待相依的因果关系细分为六因、缘、五果等等。这样,人要参透因缘、修成正果也就颇不容易了。总之,这一大系学说认为“人空法有”。究其实,它足通过...

    张祥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5364400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2)

    也不是恶,所以是无记。   众生生处有三界九地之分。欲界为一地:色界为地:初禅、二、三;无色界有地:空无边处、识无边处、无所有处、非想非非想处。随何地的异熟藏识现前,便是生于何地。...。   又南道立宗,北道立五宗。宗是:一因缘宗,指毗昙说六因缘等;二假名宗,指《成论》说三假等;三诳相宗,亦名不真宗,指《大品》、《三论》等,明一切法不真实;常宗,一名真实宗,指《涅槃》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464551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4)

    见惑。欲界修所断有(贪、嗔、无明、慢),色界、无色界除嗔各有三,共有十使是修所断,亦名思惑。三界修所断惑就欲界、地、空处等九地而分其轻重,各有上上、上中、上下、中上、中中、中下、下上、下中、下下...至相寺从慧光的传弟子智正受地论师的义解,著《华严经搜玄记》、《华严经孔目章》,又作《一乘十玄门》以发挥十玄六相的奥义。法藏亲承智俨遗绪,发扬光大,成为专宗。法藏号贤首,因此宗派称为贤首宗。法藏曾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664553.html